杨旭谈日青训:球员渴望训练,日本足球强大之源。
在3月23日的《中场对话》活动中,前国脚杨旭分享了他对青训的独到见解,尤其对日本青训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入剖析。
谈及日本青训,杨旭表示首先从小学阶段开始,日本足协就巧妙地将校园足球事务交由社会俱乐部接管。这样一来,各俱乐部为了吸引更多孩子加入,纷纷展现出自己的训练特色和优势。俱乐部的吸引力与他们能使用的训练场地和次数息息相关,因为公有球场资源丰富。若俱乐部能吸引到更多孩子,他们就能获得更多的训练机会,反之则难以维持训练的连续性。
进入初中阶段,优秀的球员会被J联赛的梯队选走,而社会上的俱乐部和校队也依旧并存。到了高中阶段,社会俱乐部数量虽然大幅减少,但主要是J联赛的梯队和高中球队接收那些依然追逐足球梦想的孩子。这一过程中,场地资源的分配与利用显得尤为关键。
杨旭特别提到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:在一次观察日本小球员训练时,一个球员被球击中脸部,他刚想低头捂脸时,第二个球员已经迅速替补上场。虽然这个下场的球员可能不想离开,但通过动作表达出愿意让位的态度后,立刻就被替换了。这种对训练的渴望和敬业精神,在每个球员身上都得到了体现。
在对比中国青训时,杨旭指出,中国的小球员在12岁左右会面临一个退役潮。其中,早发育且身体条件优越的球员容易被发掘并给予优势。但对于那些晚发育或是身材条件不那么出众的球员,他们可能会因为传统观念的影响而早早放弃梦想。然而在日本,即便到了中学、高中甚至大学时期,像长友佑都这样的球员仍然有被发掘并给予机会的机会。在中国,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许多有潜力的孩子因没有合适的平台而无法磨练和提升自己。
这便暴露了青训体系中存在的一个问题:对于不是特别出色的孩子,中国缺乏合适的机制和平台来让他们持续锻炼和提升。杨旭认为这是中国足球需要关注和改进的关键所在。
总体而言,杨旭对日本青训的赞赏源于他看到的那种对训练的渴望和敬业精神。他相信这种精神是日本足球强大的关键因素之一。同时他也呼吁中国足球界能够借鉴和学习日本青训的成功经验,为更多有梦想的孩子提供成长和锻炼的机会。